RGMII,Reduced Gigabit MII。MII需要16根訊號線,RMII則縮減至8根訊號線;GMII需要24根訊號線,RGMII則縮減至14根訊號線。下面這乙張圖,是在網路上勉強找到一張像樣的,不過它還少了COL和CRS這2根訊號線;如果功能和前面的MII / RMII / GMII一樣的訊號線,這邊也不再贅述了。
1 … 4. TXD [0:3]:Transmit Data (傳輸資料) * 4。
5 … 8. RXD [0:3]:Receive Data (接收資料) * 4。
9. TX_CLK:Transmit Clock (傳輸時脈)。
10. RX_CLK:Receive Clock (接收時脈)。
11. TX_EN:Transmit Enable (傳輸致能)。
12. RX_DV:Receive Data Valid (接收資料有效)。
13. COS:Collision Detected (衝突檢測)。
14. CRS:Carrier Sense (載波偵測)。
這裡有一個地方要留意:MII的傳輸和接收原本有4組訊號線,為了要維持100 Mbps和10 Mbps的傳輸速率,所以參考時脈為25 MHz和2.5 MHz;在RMII的時後,傳輸和接收的訊號線減少為2組,也為了保持一樣的傳輸速率,所以參考時脈要提升至50 MHz和5 MHz。
但GMII的傳輸和接收原本有8組訊號線,參考時脈分別為125 MHz (1000 Mbps) / 25 MHz (100 Mbps) / 2.5 MHz (10 Mbps);但RGMII的傳輸接收訊號線減少4組,為何參考時脈卻沒有提升?
因為RGMII在參考時脈的高準位和低準位都同時取樣資料,當TX_CLK的高準位時,就取樣GMII中的TXD [0:3],低準位的時後就取樣GMII中的TXD [4:7]。換句話說,就是把RGMII中TXD [0:3] 的1根訊號線當成2根來用 (RX_CLK同理可證不贅述)。
同樣的作法還有:
當TX_CLK的高準位時,就取樣GMII中的TX_EN,低準位的時後就取樣GMII中的TX_ER;把RGMII中的TX_EN,當成GMII中的TX_EN和TX_ER來用。
當RX_CLK的高準位時,就取樣GMII中的RX_DV,低準位的時後就取樣GMII中的RX_ER;把RGMII中的RX_DV,當成GMII中的RX_DV和RX_ER來用。
相關文章:
1.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
2. Reduced MII
3. Gigabit MII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