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01.2010

什麼是MIMO??

最近....被公司賦予重任,去新竹某家測試無線通訊儀器設備的大廠受訓 (雖然只有3小時);在上課的過程中,除了聽他們推銷產品之外,也有介紹某項產品硬體的設定及軟體的使用部份。

上課之中一直聽到一個專有名詞─MIMO!!於是回到辦公室後就馬上Google一下:「MIMO」的全名為「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」代表「多重輸入與多重輸出」技術,有別於傳統無線基地台是單線運作的設計,MIMO是多重天線同時運作,使無線網路能以「多徑傳輸」,除了可加大資料傳輸量外,還能延長訊號的距離。

所以呢,當我們在使用無線設備時,常會聽到什麼1T1R2T2R之類的,這就是指MIMO的技術;其中T指的是Transfer (傳輸)、R指的是Receive (接收)

對無線網路來說,最重要的有三項特性:速度、傳輸範圍、可靠性,對於早期無線網路來說,這三項特性會互相抵觸,如果要提升其中一項數值往往就得要犧牲另外二項數值,但因MIMO技術的發展,這三項特性現在都可以獲得顯著提升。

以前的無線網路環境下,由於網路封包傳送採「序列式」(也就是說要一個個排隊),所以當有多台電腦使用無線網路時,必須排隊依序把封包傳給天線,因此容易產生阻塞的現象,而多重輸出輸入故名思義就是,天線可以同時進行多個封包傳送與接收,因此相對的,封包可以省去很多等待時間,網路速度也會因此增加,但最重要的好處是資料處理量的增加。



資料處理量的增加造成另一個大優勢「MIMO擴大無線網路的傳輸範圍以及消除無線網路死角」,因為以往的接收方式主要採用序列式,由於無線傳輸方式是「波」,如果訊號從電腦到路由器,其實會有很多種途徑,不會只是直線傳送還會有反射波、折射波,所以如果是序列式的傳輸方式,因為資料處理量不足的影響,天線只會取訊號最強的直線波段,剩下的反射波與折射波會被視為無用波、干擾波而被捨棄。但是採用MIMO技術後,由於可以同時「多重輸入與多重輸出」,所以連以往被視為干擾波的反射波、折射波都會被加以利用,如此一來使用者就會感到「沒有訊號死角」、「傳輸距離變遠」這樣的改變。



因此與非MIMO技術之無線網路相比,在室內有障礙物的環境下,具MIMO技術之產品使用上有較高的靈敏度與較大的接收範圍,在越多障礙物的情況下差別會更明顯。



參考資料:台灣塔米歐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